獨上西樓總無言  鄭璞琛


 

        「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午夜夢迴,嫋嫋餘音似風輕送,往事如歌似泣──這就是我每次聽完鄧麗君小姐的〈獨上西樓〉後的感覺。

 

短歌百聽猶不厭

        〈獨上西樓〉一曲原收錄於鄧麗君小姐在一九八三年灌錄的黑膠唱片《淡淡幽情》專輯,後於一九九五年被寶麗金唱片香港有限公司收錄在《鄧麗君精選》鐳射唱片內。〈獨上西樓〉由劉家昌先生編曲,其詞則為南唐後主李煜所賦《相見歡》一詞,全曲共分為四節,長兩分四十一秒。縱然全曲只是把《相見歡》一詞重覆四遍,但音韻覆沓迴環反為全曲添上它應有的淡淡哀愁。

 

舊詞新曲意韻長

        〈獨上西樓〉是一首舊詞賦新曲的音樂作品,以南唐後主李煜所賦之《相見歡》為歌詞,令本來可被入曲詠唱的詞重生。《相見歡》一闕詞詠嘆的是南唐後主李煜離鄉去國後對故國的思念,其孤單之感並非由於無語可訴,而是後主無人可語。縱然暇想與回憶交集,後主亦無法重返故鄉,只好賦詞寄哀思。而〈獨上西樓〉正把這種現代人無法理解的愁緒表現無遺。

 

        〈獨上西樓〉全曲主要以定音鼓、法國號、管風琴、電子琴和鐵片琴等樂器伴奏,編曲者利用混音手法令現代音樂與古中國曲詞水乳交融。全曲四節的曲詞雖同為《相見歡》的內容,但不同的演譯手法令「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這三十六字的韻味盡顯。

 

        歌者唱第一節時以清唱來演譯全闕《相見歡》,

唱出詞人(即李後主)賦《相見歡》時那種孤清滋味

。清唱不但把歌者的清脆的嗓子盡現於聆聽者之前,

而且令詞中那棵「寂寞梧桐」所象徵的抽象概念變得

形象化。梧桐的寂寞不再是一種暇想,而是由孤零的

清唱歌聲演變成的颼颼落葉之音。「剪不斷,理還亂」

一句起歌者的歌聲漸亮而婉約,表達了那種「欲剪總

不斷,欲理反更亂」的內心矛盾。

 

 

 

本曲的第一節唱畢後並非立時接上第二節。編曲者利用鐵片琴作第一節與第二節之間的「過橋」背景配樂,似為歌者形成一道「時光道」。令人感到歌者剛才飛越時空,回到李後主的時代,親睹那淒清秋涼的夜色。穿過「時光道」後,回到現實,歌者以誦讀的手法來再次演譯《相見歡》一詞。以誦讀的手法有節奏地輕誦《相見歡》,緩而柔,似輕泣又似低訴,表現出形單隻影在黑幕低垂的秋夜喃喃自語的無奈。

 

        輕訴過後,只有「剪不斷,理還亂」之感,因此第三節只以《相見歡》的下片入曲。歌聲從第三節起由弱轉強,強而沉重的歌聲表達了「斷哀思,理煩憂」的決心。第四節與第三節環環相扣,進入全曲的高潮。強而有力的歌聲加上法國號和定音鼓伴奏後,把全曲的重心凝聚於此,有一彈三嘆之效。此外,歌聲於第四節增強至全曲最強之處,因此嘹亮的伴奏音樂並沒有蓋過歌聲,反而為之凝造出那種痛恨回憶中的日子不再和暇想不能成現實的氛圍。

 

 

        短短的一首〈獨上西樓〉結合了古今藝術的韻味,淡宕幽和,給予我們另一個欣賞古典文學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