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高中課程看香港低階層學生的處境

 

一.引言 

    三三四新高中制已於去年九月正式推行,教育局經過幾年的諮詢和研究,認爲新高中學制減少了一次公開考試,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又能提供學生更多的學習經歷,從而能更好地促進全人發展。《高中課程指引——立足現在.創建未來》(課程發展議會,2009)指出,新高中的發展宗旨可概括為:提升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切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也鼓勵學生終身學習。新高中制度的教育改革目標固然有其重要的意義,但是否能讓每位學生都受惠於這場教育變革,讓全部學生都能向著教育改革制度的目標展望前行呢?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本文將通過新高中課程內容和改革目標來看香港低階層學生的處境,討論新高中制對低階層學生的影響,分析新高中制如何使低階層學生處於劣勢。由於新高中制深刻影響著全香港學生,而低階層學生面對這一改革大潮撲面而來之際,又遭遇怎樣的困難和尷尬,這些都是本文要關注的問題。

 

二.通識科對低階層學生來説是一場艱巨的資訊科技戰

    通識科顧名思義,就是想學生「通通都識」?

    為確保學生在高中階段接受寬廣的教育,所有學生都需修讀通識教育科。通識教育科包含三個學習範疇(六個單元)和獨立專題探究,其設計是讓學生能聯繫不同的知識,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並擴闊他們的知識領域,而當中六個單元是指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能源科技與環境。而建議專題探究主題則涵括傳媒、教育、宗教、等諸多領域(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07)。

    這些學習單元和專題探究學習的確能幫助學生更多理解香港、中國、世界的經濟、科技乃至環境發展,能促進學生對各個領域的知識進行全方位的學習和反思。這個目標顯然是好的。但對於來自社經地位低的家庭的學生來說,通識科的加入無疑使其無奈地陷入一場艱巨的資訊科技戰當中。回顧以往的考試科目相對獨立,低階層學生仍能靠下苦功和努力勤奮來獲取好成績,但新高中制著重考察學生的靈活學習能力和掌握資訊的能力。針對通識科,本科目考察的是學生對各個知識領域的認識和反思,而這些知識領域又是寬闊和廣泛的。不僅如此,通識科還要求學生採用合適的方法收集數據、證據和各種資料,以及清晰地與人溝通、闡述及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念(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07),這些顯然對低階層的學生不利。物質條件不但為社會階級的主要衡量標準,也是影響教育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陳奎憙,1990)。低階層學生由於家庭物質條件所限,接收到的資訊可能少之又少。對於香港一個低收入甚至需要申請綜援的家庭來說,看有線電視節目是奢侈的,這些家庭的孩子看的可能就是僅有的幾個免費電視節目,甚至有少部分家庭還沒有購置電腦,那麼,來自這些家庭的學生接收資訊的機會顯然會比中上階層的學生少很多。針對「與人溝通、闡述及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念」這方面來說,由於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較低,低階層學生從家庭得到資訊的機會也少。加上低階層家庭因物質與家庭環境欠佳,父母子女間缺乏語言交流機會(陳奎憙,1990),往往影響子女與人交流溝通能力的發展。

 

三.低階層學生在「其他學習經歷」方面的學習處於劣勢的位置

    「其他學習經歷」是新高中課程的一個重要特色,學生除了需要學習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外,還需要體驗「其他學習經歷」。其中,「其他學習經歷」分為幾個方面的體驗,包括:德育與公民教育、藝術教育、體育教育、社會教育和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而這幾個方面的體驗能在高中三年內有計劃地完成。新高中課程的「其他學習經歷」就是在「全方位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更加科學和有計劃地安排學習時間,增進德育與公民教育、藝術教育、體育教育、社會教育和與工作有關的經驗幾個範疇之間的聯繫,從而培養學生建立服務社會的精神(葉蔭榮,2007),能使學生增加對社會的認識,提高學生對社會的反思能力,以達到全人發展。

    「其他學習經歷」的課程目標固然是積極又有意義的,現今的雇主都希望雇員是一個積極進取,主動參與各種活動,緊貼社會發展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力軍」,而高中的幾年經驗確實能使學生更好地為將來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打好基礎。但低階層學生在面對「其他學習經歷」的時候又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呢?香港低收入家庭達到十萬以上,可想而知,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包括中學生和小學生)也不在少數。學生體驗「其他學習經歷」當然不是免費的,大部分體驗活動都需要收取費用,而且有些活動的費用也不低。拿藝術教育範疇來說,如果學生要學習音樂的話,學生除了需要承擔活動的費用之外還需要負擔樂器本身的費用,如果學生參與繪畫、書法等活動的話,當中涉及的材料費、雜費相信對低階層學生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另外,如果有些學校將「其他學習經歷」中的某些活動範疇或活動特色作為學校「賣點」的話,不重視成本效益,低階層學生就有可能成為新高中課程的「犧牲品」,在起點上就已經由於物質條件和經濟條件所限而無法與其他同學公平競爭。

    以本人一位來自香港低收入的單親家庭的親戚作例子,她從小在香港接受教育,是今年的「末代考生」,「末代考生」對於她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她由於在小學的時候家庭需要領取政府綜援,很多學校提供的收費課外活動或者興趣班都無法參加,在她眼裡,小學生活是枯燥而且乏味的。所幸的是,她還能參加學校向學生免費提供的有限的興趣小組、合唱團、朗誦隊、舞蹈團,但是升中學後,大部分的課外活動和興趣班都需要收費,收費之餘演出的服裝、雜費也要自己承擔,這對她和她家庭來說是奢侈的。可想而知,對於她一個從小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來說,如何適應新高中的諸多課程改革?在家庭的教育經費少之又少,物質條件和家庭條件的限制之下,尚且不提低階層學生在溝通、領導、合作和課外活動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的一定困難,光是他們在經濟負擔上的壓力和困難就已經足夠尷尬了。他們如何面對和應付這一撲面而來的改革大風暴?這是很多教育改革者和學校、政府需要反思和解決的問題。

 

四.從「應用學習課程」要求來看,也對低階層學生不利

    根據《高中課程指引——立足現在.創建未來(中四至中六)》(課程發展議會,2009),應用學習課程涵蓋六個範疇,包括應用科學、商業、管理及法律、創意學習、工程及生產、媒體及傳意、服務。此課程著重發展學生的基礎技能、思考能力、人際關係、價值觀和態度,以及與工作相關的能力,為他們將來升學、就業和終身學習作好準備。「應用學習課程」重視學生的視野和資訊方面的評估,其中重點考察學生的基礎技能主要為:溝通能力(認識、組織與交流意見、資訊,並能與他人互動交流)、運算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如能採用不同的科技)(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09)。

    低階層學生由於其階層所限,在語言溝通、物質條件以及接觸資訊科技的機會相對較少所影響,低階層的學生在與人語言溝通和交流的能力普遍較低,一般而言,中上階層的父母鼓勵子女發表意見,也善於營造共同討論和探討的家庭環境,而低階層家庭中的父母則比較重視表達情緒而非觀點,不善於營造和諧的溝通交流和討論、發表觀點的環境,而且此類家庭因不重視子女的語言表達,所以他們的語言屬於閉塞型,詞不達意的情況也較多(陳奎憙,1990)。由此看來,低階層子女往往從小就得不到發表意見的鼓勵,在家庭中也不曾接觸到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氛圍,良好的溝通能力在兒童階段就沒有培養起來,影響了其溝通能力和人際關係的發展。

 

五.總結

    綜上所述,低階層學生由於其所處階層的家庭、物質、語言等條件所限,往往在新高中制中處於劣勢處境。由於出身在甚麼階層,學生是不能控制的,而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希望向全部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那麼,由於制度的不完善,迫使一部分無從選擇的學生從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不能公平地享受平等教育的權利,又是不符合教育的平等原則的。幫助低階層學生是教育改革者、政府、社會、學校和教師的共同責任。尤其是教育改革者,更是責無旁貸。


參考資料:

1.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2.陳奎憙(1990):《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3.容萬城(2005):《香港教育改革與「新高中通識教育」的實踐與挑戰》,瀏覽日期:09-06-2010http://edb.org.hk/HKTC/download/journal/j4/P043-053.PDF

4.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統籌(2007):《新高中學制及課程常見問題》,瀏覽日期:09-06-2010http://334.edb.hkedcity.net/doc/chi/334_faq(rev)_09jan.pdf   

5. 課程發展議會(2009):《實現新學制願景的學生課程 — 全人發展、終身學習》,瀏覽日期:09-06-2010http://cd1.edb.hkedcity.net/cd/cns/sscg_web/html/chi/main01.html

6. 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07):《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瀏覽日期:09-06-2010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5999/ls_final_c_070326a.pdf

7葉蔭榮(2007):《「其他學習經歷」:全人發展的催化劑》,瀏覽日期:09-06-2010http://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6094&langno=2

8. 課程發展議(2009):《高中課程指引——立足現在.創建未來(中四至中六)》,瀏覽日期:09-06-2010http://cd1.edb.hkedcity.net/cd/cns/sscg_web/html/chi/main01.html

9.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09):《應用學習課程及評估指引(高中課程)》,瀏覽日期:09-06-2010http://334.edb.hkedcity.net/doc/chi/Applied_Learning_Curriculum_&_Assessment_Guide_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