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教學會否影響香港學生的英語水平?
 

引論:

甚麼是母語?它的定義為“母語通常被等同為第一語言,亦即是最先接觸、學習的語言。而第一語言又往往被等同為掌握得最好的語言”(Richards, 1985) 。究竟香港的母語是甚麼?
到底是粵語?國語?或是英語?其實“香港的語言主要有粵語及英語兩種…英語是行政語言,除了政府機構以外,很多公司、企業及學校亦有採用。粵語則是生活語言,學校授課一般都用粵語,用國語的比較少;香港人所說的中文或母語指的也是粵語…”(黃坤堯,1995)。事實上,我們常常混淆母語教育和母語教學的分別,兩者的分別是“母語教育並不等同母語教學。前者關注的是學童的母語在聽、講、寫、讀方面的發展、教授和學習;而後者講的是用母語去授課,二者是相關而不同的”(蘇詠昌,1987)。因此,我們經常提及的母語教學只是老師於課堂內使用粵語作為教學語言而已,並不是代表學生的課本也是採用中文版本。所以,我認為母語教育和母語教學的分別是顯而易見。

推行母語教學的理念:

為什麼要推行母語教學?原因是學生沒有語言的障礙,學習的成效自然較為好一點,我相信這一點是無可置疑。此外,教育局決定採用母語教學是根據研究結果“…世界各地及本港的研究結果顯示,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以母語學習,成效最佳…”(教育局,2007)。哪麼教育局決定採用母語教學是否只有這個原因呢?為什麼教育局採用母語教學這個政策?我相信其中的目的是提昇學生的學習效能,另一方面,則是教育局的官員明白現今大部分的香港學生的英語水平欠佳。如果教育局的官員堅持全部科目使用英語教學,哪麼英語能力較弱的學生將會如何?一個英語欠佳的學生被迫接受英語授課,他或許完全不明白老師在課堂說甚麼,更甚者會對該科目的興趣也消失或減退,各位也猜到結果如何。報章內容也有提及“強迫適合母語教學的學生使用英語學習也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減低,坐在班中,不知道老師在說甚麼?在最惡劣的情況是學生索性退學不再學習,這樣會加劇跨代貧窮的問題…” (文匯報,2008)。如果教育局的官員純粹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勉強推行母語教學,那麼這個政策會否影響學生的英語水平?至於家長和社會人士對母語教學的態度如何?我暫且不說,稍後下文自會交代。

香港人是重英輕中:

“…時移世易,掌握兩文三語,已不單只是每個中學畢業生不可或缺的升學或就業的技能,更是香港社會賴以生存的至為重要的社會資產…”(中大,2008)。先從就業的角度來說,
英語能力強的畢業生能當的職業種類頗多,尤其是醫生、護士、律師、建築師等等,這些均是蠻專業的職業,而且這些職業的薪酬非常可觀,使人十分動心。至於升學方面,升讀大學的條件便是中文和英文的成績要良好,尤其是英文科的成績,皆因入讀大學以後,差不多所有學系也是使用英語授課的,久而久之,英語在香港的地位顯得更為重要,長久下去,香港的社會漸漸形成重英輕中的現象。這方面在香港的教育完全反映出來“…香港的教育政策,在教學語文上固然是重英輕中,在語文教學上何嘗不是如此?繼中文中學會考取消,中國語文科和文學科分家,中學各級用於中文科的教學時數日漸減少,這固然直接影響到中文水準,可是相對增加的英語教節…”(鄧仕樑,2001)。前文中所指的兩文三語,即是粵語、國語和英語共三種語言,由此看來,英語對學生的重要性真是不用再說,故此,作為學生的家長或社會人士,他們認為推行母語教育只會影響學生的英語水平,原因是“…由於採用母語教學使學生大量減少接觸英語,英語水平自然下降。因此,他們以為要提高學生的英文水平,必須堅持英語教學…”(明報,1997)。

除此之外,家長和社會人士普遍認為只有英語能力較差、成績稍遜的次等學生才會被迫安排接受母語教學。這個觀點,曾榮光先生的意見是“…「中學語文分流」的建議,根本上就是在制度上認許了英語教學是本港學校制度的主流,母語教學則相對地被視為未能用英語學習(或更確切地說是未符合主流要求)的學生而設的次等教育…”(曾榮光,1998,頁164)。更何況入讀英中學生較中中學生的成績較為優勝,主要原因是入讀英中的學生擁有較佳的成績,自然考試的結果比大部分的中中學生更為優良,不過,大部分學生的家長早已忘掉這些因素。總括而言,這是大部分學生的家長堅持採用英語教學的其中一些原因。

家長和社會人土忽視學生的英語能力:

另一個原因是大部分的家長和社會人士沒有理會學生的英語能力如何,只是否定母語教學的推行,究竟是幫了學生?還是苦了學生?當然他們認為使用英語教授其他科目,不僅可以提昇學生的英語能力,而且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機會。事實又如何?從這個例子可見“中四理科生Ivan對數理科目有濃厚興趣,一直視之為考試的囊中物,但自中四改以英文學習後,他的成績急轉直下,升讀中六已成為遙不可及的願望了…於是Ivan硬著頭皮選讀英文授課的理科,但教學語言的轉變卻令他負上沉重的包袱。除了應付學科的會考內容,他更花了不少時間「惡補」英文文法。中三時,以中文上課,學習倍感輕鬆。改用英文授課後,我幾乎把所有溫習時間都花在背英文生字上,大大影響了我的學習進度…”(王詠國,母語)。如果我們以Ivan的個案來看,轉用英語教能是否真的可以改善他的英語能力,還是加重了Ivan的負擔呢?

我們再看看另一個例子“…Cindy於該校唸中五商科,回想起中四時以英語學習,她感到萬分吃力。雖然老師上課時仍以中文授課為主,但英語寫成的課文實在令人難以理解,我要花很多時間來背生字和溫課文,考試作答時又怕詞不達意、文法不通,更常因不明白題目內容而無從作答。她坦言﹕「轉用英語授課不但對學英文沒有幫助,反而賠上了其他學科的成績。」…”(王詠國,母語)。到底是英語教學是幫了學生?或是阻礙學生的潛能發展呢?

家長和社會人士對母語教學的誤解:

學習英語固然重要,但是重英輕中的結果將會怎樣?當然是學不好其他語言,香港人的母語是粵語(即中文),沒有隱紮的母語根基又如何學好英語。當然,房遠華先生認為“…要更好掌握英文,英文學習者的母語要有相當程度…”(房遠華,1990)。由此看來,家長和社會人士輕視母語的價值,只顧及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真箇是本末倒置,難怪現今的學生英語水平欠佳。學生若能學好母語,我相信他們也可以學好英語,不少人才也是如此“…事實上,讓我們看看中國大陸或台灣的英文人才吧。他們的英文所以卓有所成,不是歸因於採用英文教育,他們都在母語教育的制度下完成大中小學,全都是精通母語後,才留學外國,或專門學習英文,或以英文學習各科知識,像朱光潛、儲安平、林語堂、楊憲益的英文不都是一流的嗎?…”(房遠華,1990)。

誰說母語教學會減少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即使是中中學校的學生,難道不是每所學校也有外籍老師駐校,課餘時間同學可以找老師談天、指導寫作技巧等等的機會並不欠缺,問題只是同學會否抓緊每個學習英語的機會而已。如果中中學生能夠緊握每個學習英語的機會,我相信他們的英語能力絶不比英中學生遜色。根據這個例子“…劉宏邦同學來自區內的大角嘴天主教小學,小六時英文科不合格,但幾年間,經過初中及高中老師悉心教導,劉同學的成績穩步提昇,其中尤以英文科最為顯著。踏入預科,劉同學更是積極進取,成為英文學會的中堅分子,在班中帶領同學以英語跟各科老師溝通,努力營造學習英語的良好環境。是次獲選,擊敗不少英中學生,打破了中中生比英中生差的宿命…”(公教報,3292期)。因此,我認為只要各位中中同學能夠下定決心學習英語,成績並不會給英中學生比下去。


忽視學生的英語能力的後果:

我認為學習英文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尚記得自己讀小六的時候,課本所用的語言也是中文,故此我的成績尚可。到了中學的時代,由於我進了一所英文中學,所以課本採用的語言是英語。結果怎樣?我打開成績表,只能夠用「滿江紅」形容我的成績。除了中文和中史科外,其餘的學科成績全部不合格,原因是我根本沒有足夠的英語能力理解課文的意思。久而久之,我漸漸對其他科目也失去學習的興趣。這個情況早已屢見不鮮,最終令學生欠缺學習的動機。事實上,大部分家長和社會人士忽視學生的英語能力,沒有徹底考慮學生的自身條件所限制,盲目地支持推出英語教學,結果只是害了自己的兒女。

其實家長要明白推行英語教學必須符合這兩個條件才可“…一. 要學好一門外語,學生的母語必須有相當的程度,「相當程度」是指:學生可以將學習母語的正面經驗轉移到外語的學習上;二. 要全面施行英語教學,學生的英語造詣必須達到臨界水平(threshold level),即學生的英語水準足以:「基本看懂」用英文撰寫的各科課本;「基本聽懂」教師課堂上用英語講解的各科內容;「基本懂得」用英語說出心中疑難;「基本懂得」用英文寫出各科作業的答案…”(明報,1997)。要是學生符合上述兩個條件,英語教學才會提昇學生的英語能力。否則,我相信勉強推行英語教學只會產生反效果,令學生的英語成績更退一步,變相是減值英語教學。難道這個結果是家長和社會人士的期望?
現今大部分香港學生的英語水平欠佳,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勉強他們用英語學習其他科目,最終是“…我們可憐的中學生,是被迫用他們不靈光的英文,以書面回答各科的提問,有時甚至要長篇大論地寫下接近千字的論文(如高中世史科的論文題)。有關教師當然非常明白,他們無法要求學生一定要用正確的英文完成習作,為了顯示學生在本科「學有所成」,教師只好多方鼓勵學生拋開英文語法的束縛,不要理會其英文句子正確與否,最重要的是:學生要大膽地使用自己的英文(其實是中式英語)將答案寫下來。中式英語無傷大雅,最不出息的是交白卷…”(房遠華,1990)。難道這樣的英語教學是大眾的期望?我深信這樣的英語教學模式不僅不可以提昇學生的英語水平,反而令學生的英語變得更退一步,簡直是本末倒置。房遠華先生表示“…然而,歷史科教師 (其他科目教師亦然) 絕無責任,更無義務去糾正學生在英文語法上的錯誤,結果學生的英語學習給坑害了。英文科教師苦苦經營,苦口婆心要求學生嚴格依據語法規定寫準確英文的規勸,都一一給各科「胡寫英文」的寫作習慣破壞殆盡:此種「合法」(指不違反科目語文要求、可以「合法」存在,不是指符合英文語法之意)的英文泛濫成災,學生亦在各科磨練出寫「流暢」中式英語的本領來。他們寫此種中式英文,可謂面無懼色,可以「一瀉千里」、洋洋大觀寫下五六百字而面不改容。所謂「熟能生巧」是也。學生熟練寫錯誤英文的「語文頑疾」,要在正統的英文課加以糾正,在形勢比人強下,談何容易!你英文科每周才要求學生作文一次,而各科目幾乎天天都要學生寫幾百字甚至合共千字的中式英文來。那種「語文訓練」有成效,不是太顯明了嗎…”(房遠華,1990)。
屆時英文科老師也無能為力改善學生在文法上的錯誤,因此英語教學絶非是大部分香港學生學習英語的良策,哪麼家長和社會人士在母語教學和英語教學中怎麼選擇?其實只要家長清楚知道自己兒女的英語能力如何,這樣便可以為兒女從中選取合適的教學模式。

結論:


我認為母語教學絶對不會影響學生的英語水平,這是基於下列的數點。第一點是中中學生只要珍惜每個學習英語的機會,並積極在校營造運用英語的情境,即使他們不是採用英語教學,也沒有影響學生的英語水平,從上文劉同學的例子可見,問題祇是中中學生能否仿傚劉同學呢?第二點是要學習英語的人或學生,他們都必須擁有相當的母語水平,當他們具備相當的母語水平後,才能學好英語。上文提及朱光潛、林語堂等人就是最佳例子,因此沒有相當母語水平的人,又怎能學好英語!第三點是“…長期亂寫中式英文的弊病;他們的英語學習才可以逃離中式英文的污染,重新走到較純淨的英文教學的軌道上,進而有望使全港的英文水平提高起來。事實上,筆者堅信,母語教學正是提高整體學生英文水平約有效藥方…” (房遠華,1990)。

此外,香港學生的英語水平偏低,尤其是由小學到中學的那段時間更需要母語教學,母語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提昇學習興趣、容易吸收課本上的知識和減少學生亂用英語的機會。其他科目採用母語教學也是目的如此“我們應該待學生完成初中的課程後,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英語能力能否足夠應付其他科目,然後到高中才讓他們選擇繼續接受母語教學或嘗試英語教學,屆時的效果定必更佳,學生的學習才不會變得事倍功半吧!”(曾榮光,1998,頁238-239)。

至於家長和社會人士只要明白母語教學的好處,才不致盲目地反對母語教學的推行,更不要堅信母語教學是次等教育的謠言。否則,大眾胡亂地硬要施行英語教學,並不了解學生的英語能力如何,最終只會害了自己的兒女而已。



參考資料:

中大校友〈追蹤七年解構母語教學迷思 ─ 訪曾榮光〉二零零八年九月(第55期)
公教報〈新民書院劉宏邦同學 獲新西蘭學生大使獎〉(第3292期),網址:http://kkp.catholic.org.hk/edu/edu3292.htm
王詠國〈母語轉英語令學生成績倒退〉,網址:http://www.com.cuhk.edu.hk/ubeat/040361/edu.htm
房遠華〈論母語教學與英文水平下降的關係〉《明報》一九九零年八月九日
明報〈論母語教學錯誤的觀念〉一九九七年四月四日
香港文匯報〈論母語教學改革〉二零零八年四月三日
教育局 〈為什麼要用母語教學〉二零零七年七月一日
曾榮光《香港教育政策分析:社會學的視域》,〈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頁164、238-239
黃坤堯 〈香港語文教育的思考〉一九九四年三月(第29期)
鄧仕樑編〈香港語文教學反思《中國語文通訊》選輯〉,〈中文大學出版社,二零零一年〉,頁40
蘇詠昌 〈母語及雙語教學的探討〉《現代教育通訊》一九八七年,九月(第3期)3:第八至十一頁

Richards, Jack et al. (Eds)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Essex: Longman, 1985